“新中国第一坝”标记治淮决心
1950年,淮河发生流域性水灾,损失惨重。毛主席发出号召: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”。同年10月,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《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》。当时,新中国成立不久,没有任何修建大型水库的经验。
1951年10月,佛子岭水库工程指挥部成立,水利专家汪胡桢担任工程总指挥,茅以升、张光斗、谷德振等国内顶尖水利水电专家都曾到佛子岭勘察并进行技术论证。
1952年1月,新中国第一代水电大军开赴佛子岭,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奋战,建成了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钢筋混凝土连拱坝,为新生的共和国赢得了巨大的声誉。
1954年11月,佛子岭水库竣工。大别山深处的建设者,用两年十个月的时间,创造了新中国奇迹。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淮河水患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,佛子岭水库工程对下游防控、灌溉、城市供水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
连拱坝之父——汪胡桢回忆佛子岭水库大坝建设
“应当相信中国专家”
建国前,我国已经建成的水库及拦河坝只有两处,一为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在四川长寿建的水电站,一为东北小丰满水电站。此外,正在设计中的除佛子岭水库外还有永定河上的官厅水库。该库中国专家原设计了混凝土拱坝,请教苏联专家后,以拱坝设计与施工艰难,苏联还未敢建筑拱坝,故主张改为土坝。佛子岭拟建的连拱坝,苏联专家也不以为然。钱正英向曾山作专家会议结果的汇报时,也述及苏联专家的意见。曾山同志非常仔细地听了钱正英的汇报,最后果断地说:“既然中国专家对提出的连拱坝方案认为有道理、有把握,就应当相信中国专家,决定采用。”当曾山同志的决定由无线电传到佛子岭时,在工地的技术人员欣喜若狂。
“连拱坝好,中国工程师了不起”
拦住淠河的佛子岭连拱坝,从1952年1月9日破土兴工,到1954年6月6日最后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到坝顶,所耗时间只880天。这个大坝的工程投资为3800万元,工作一丝不苟,故工程质量也很出色,坝成以后就经受住洪水与地震的考验。1969年7月连降暴雨,洪水骤涨,库不能容就漫过坝顶,最大漫坝水深1.08米,历时25小时15分。但事后检查大坝坝身丝毫未受影响,可见大坝的设计与施工都是高质量的。
佛子岭水库工程开始时,我们的技术水平很低很低,曾经参加过、参观过大坝施工的可说“绝无仅有”。大坝施工设备也很缺乏,有的只有用于多层房屋建筑的一些设备,需要的建筑材料如水泥、钢筋、木材都缺少大量供应。而且进行佛子岭水库建设时,我国正在进行抗美援朝的战争,美国及其盟国对我国实行封锁与禁运;在国外留学的科学技术人员被严禁返回,技术书籍与报刊不许入境;施工机械不论大小都在禁运之列,佛子岭工地首当其冲,受害最烈。苏联及东欧国家都是和我国友好国家,但直到佛子岭开工之后,专家、技术资料及新型施工设备才源源来到我国,这时佛子岭大坝的设计与施工准备都已完成,来不及充分利用。
因为有了上述原因,佛子岭的围堰建筑、清基、开挖引河和最后拆除围堰与还土,主要用的是人力。由霍山、六安、阜阳等地派来了大批民工。因为这些地区土改工作已完成,农民都想在自己的田地上努力耕种增加生产,为了佛子岭水库建设的需要,他们做出了重大牺牲与贡献。
1954年10月,佛子岭水库胜利竣工,11月第一台机组安装完毕,正式发电。一个钢筋混凝土大坝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出现在大别山里,在当时国内水利工程界都惊为奇迹,就连国外同行如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院长也伸出大拇指说:“连拱坝好,中国工程师了不起。”